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汗血宝马简介:汗血宝马为何被称为“汗血马”?
汗血宝马简介:汗血宝马为何被称为“汗血马”?

汗血宝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拉丁学名:Akhal-tekehorses),原产于土库曼斯坦。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 [详细]

02月25日 17:11
刘六刘七起义的结局:刘六刘七起义有何影响?
刘六刘七起义的结局:刘六刘七起义有何影响?

农民军的失败原因,一是与明军相比,势单力薄,刘六军队虽号称数万人,但多是无以为生的贫苦农民,没有作战经验,真正拥有战斗力的极少。二是农民军长期流动作战,虽具有机动灵活的特色,可以出其不意,并取得了... [详细]

02月25日 17:08
刘六刘七起义的经过:这场起义是怎么发生的?
刘六刘七起义的经过:这场起义是怎么发生的?

明朝正德年间由刘六、刘七兄弟及杨虎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刘六名宠,刘七名晨,霸州文安县(今河北文安)人,农民出身。为人任侠好义,骁勇善骑射。因不堪地主豪强的兼并和压榨,同齐彦名等在霸州等地打家劫舍,时... [详细]

02月25日 17:03
刘六刘七起义背景:明朝的马政实施日益艰难
刘六刘七起义背景:明朝的马政实施日益艰难

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以后,政治黑暗腐败,土地兼并加剧并高度集中,人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日趋激烈,各地农民起义连绵不断。爆发于河北的刘六、刘七起义就是这种历史背景的产物。明朝中叶,... [详细]

02月25日 16:57
刘六刘七起义简介:明朝中叶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
刘六刘七起义简介:明朝中叶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

刘六刘七起义又称刘六刘七民变是指明中叶爆发于明朝北直隶(今河北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刘六和刘七最初是劫富济贫,被称为“响马盗”,他们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在霸州发动起义,数千农民... [详细]

02月25日 16:54
大宛的象征汗血宝马:为什么会被叫做汗血宝马?
大宛的象征汗血宝马:为什么会被叫做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拉丁学名:Akhal-tekehorses),原产于土库曼斯坦。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 [详细]

02月25日 16:47
大宛国发生的战争:为什么汉朝要率军远征大宛?
大宛国发生的战争:为什么汉朝要率军远征大宛?

随着中国使节越来越了解大宛,知道大宛产良马,其马属山地马种、抗疲劳,蹄坚硬,其中有良驹据说可以一日跑五、六百公里,流出来的汗像血一样,故命名为汗血马,安置在大宛的贰师城中。当时汉朝与匈奴正在作战,... [详细]

02月25日 16:43
解密大宛国的文化:大宛有着什么样的文化传统?
解密大宛国的文化:大宛有着什么样的文化传统?

当时大宛附近产葡萄,并把葡萄酿成美酒,人民嗜酒,当时大宛的富人藏酒可重达300多公顿,可存放数十年之久,而当地的马匹则爱吃苜蓿。汉朝使者从大宛把葡萄、苜蓿的种子引入中国,起初汉朝皇帝试着种植葡萄、... [详细]

02月25日 16:38
解密:中亚古国大宛有着怎么样的悠久历史?
解密:中亚古国大宛有着怎么样的悠久历史?

汉武帝时,张骞到达西域时,于公元前129~前128年间抵达帕米尔高原以西,首先到达大宛,大宛早就听说汉朝富有,期望同汉朝建立直接的联系,大宛王听说张骞此行目的后,遂派向导和译人将张骞护送到了康居。... [详细]

02月25日 16:35
大宛大事记:中亚古国大宛发生过什么样的大事?
大宛大事记:中亚古国大宛发生过什么样的大事?

 公元前4~2世纪中叶,塞种人生活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沿岸地区,其中一支凡列出来,称为大宛。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委派韩不害率使团出使大宛,希望以重金换取天马。大玩亡不愿贡马,又贪图... [详细]

02月25日 16:28
解密:中亚古国大宛国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解密:中亚古国大宛国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大宛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大宛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首先到达大宛。大宛久闻汉朝富饶,欲通不得,见汉使来到,深表欢迎。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太初元... [详细]

02月25日 16:23
揭秘:明朝的嘉靖皇帝为何长时间不见自己的儿子?
揭秘:明朝的嘉靖皇帝为何长时间不见自己的儿子?

戏曲、小说对于历史的传播威力是极其惊人的。比如,大家之所以熟悉三国那段历史,对于曹操、关羽、诸葛亮、司马懿等三国人物如数家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而不是因为正史《三国志》。同样的... [详细]

02月25日 16:00
影响汉朝400年历史的哪三次偶然改变了国家命运?
影响汉朝400年历史的哪三次偶然改变了国家命运?

冥冥之中,实有天意。一次偶然,也许就此改变一个人命运,一次偶然,也许就此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1、寒溪夜涨当年,韩信因得不到刘邦重用,极度失望以至对刘邦就此绝望,于是带着满腹怨气,悄然走人。随后,萧何... [详细]

02月25日 15:13
古代休假制度:西汉时已确立 元代一年只休16天
古代休假制度:西汉时已确立 元代一年只休16天

古代假期最早叫“休沐”,古代西汉时期就确立了休假制度,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所谓“休沐”就是沐浴和休息,即官员每五日当中可以放假一日。这个休沐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星期六、星期天。除了... [详细]

02月25日 15:10
宋朝首都元宵节连办五天灯展:官府安保工作周密
宋朝首都元宵节连办五天灯展:官府安保工作周密

只有首都可以连续办五天灯展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简称“上元”。北宋曹允正诗曰:“上元三夕过,年节随灯尽。”元宵节过完了,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也就结束了。元宵节的主题是灯,如果没有五彩缤纷... [详细]

02月25日 15:04
传杨贵妃荔枝保鲜法:刚摘下放进竹筒用湿泥巴封口
传杨贵妃荔枝保鲜法:刚摘下放进竹筒用湿泥巴封口

1000多年前,大唐皇妃杨玉环香消玉殒,命丧马嵬驿,但她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渐忘。相传唐玄宗为了讨得杨贵妃的欢心,不惜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来新鲜荔枝,为此,杜牧留下了... [详细]

02月25日 13:52
古代多有隐漏户口:明朝政府曾派军队点户勘合
古代多有隐漏户口:明朝政府曾派军队点户勘合

户口之数是古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基础,因而被赋予神圣意义。《周礼·秋官》小司寇之职,在每年孟冬之月祀司民星,“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可是,隐漏户口却历代多有。宋徽宗政和三年,详定《... [详细]

02月25日 13:35
名片的由来:名片成为清代人的交往方式和礼节
名片的由来:名片成为清代人的交往方式和礼节

名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内容。了解名片在历史上的情况,对于我们研究民俗和社会生活史,均有意义,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清代的名片。名片,古称谒、名剌、名... [详细]

02月25日 11:53
清代官场中的奴才:为何文武百官都称奴才
清代官场中的奴才:为何文武百官都称奴才

清代官员,常常自称“奴才”,既见于官方文件、奏章之中,也常常出现在官员觐见皇帝之时。今天人们对此似乎难以理解,但在清代,却是情理中之事。奴才一词,亦作“奴财”,“驽才”,在中国北方各地,尤其是... [详细]

02月25日 11:45
历史上何以总是老实人吃亏和坏人飞黄腾达
历史上何以总是老实人吃亏和坏人飞黄腾达

金庸笔下《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是“坏人飞黄腾达”的样板。用江湖权力话语和社会江湖化来解读,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近代中国,江湖染指社会权力,或多或少,时明时暗。江湖规矩变成社会的实际惯例,导致民间社会... [详细]

02月25日 11:36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