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头条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为什么敢杀刘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李儒,字孝直,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开国元勋之一。然而,在他的一生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他竟然... [详细]

解密:战神薛仁贵为何惨败于吐蕃四十万大军?
解密:战神薛仁贵为何惨败于吐蕃四十万大军?

公元670年的大唐帝国,唐初的名将基本已经逝世,而薛仁贵则是唐二代将领中的领军人物,出征吐蕃,非他莫属。薛仁贵的对手论钦陵也非等闲之辈。论钦陵是吐蕃丞相禄东赞之子,禄东赞于公元667年逝世,论... [详细]

03月07日 09:27
汉初吏治并不清廉:萧何大收贿赂 丞相爱喝人乳
汉初吏治并不清廉:萧何大收贿赂 丞相爱喝人乳

萧何主持修订《九章律》,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汉初吏治总体上的清明和廉洁。但汉初吏治的清明廉洁,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清廉,吏治中的腐败... [详细]

03月06日 17:28
古代"教师"从业也要考试:教学成绩与"升学率"挂钩
古代"教师"从业也要考试:教学成绩与"升学率"挂钩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太公家教》已记载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春秋时期的孔子更留下了“有教无类”等至理名言……在中国古代,教师一直是备受尊重的一个职业。那么,古代什么人... [详细]

03月06日 17:14
古代“三尺”曾指代法律:因条文刻在三尺竹简上
古代“三尺”曾指代法律:因条文刻在三尺竹简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有“三尺”这个数量词,含义却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三尺”好理解,就是指距离。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刘邦总喜欢吹嘘自己凭“三尺剑”得天下,这个“三尺”有讲究。原... [详细]

03月06日 16:37
王阳明曾伪造兵书传檄天下勤王:大败宁王叛军
王阳明曾伪造兵书传檄天下勤王:大败宁王叛军

动心为耻明弘治元年(1488年),江西布政使参议诸养和的千金小姐出嫁。拜堂之时,却四处寻不见新郎。第二天早上,找到旌阳真君的铁柱宫,发现新郎如泥胎一般,和一位道长学习打坐。这位新郎就是王阳... [详细]

03月06日 16:08
乾隆评价古代帝王: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
乾隆评价古代帝王:崇祯继位时“国事已不可为”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专门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在该庙的景德崇圣殿内,供奉着188位古代帝王的牌位,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祯。乾隆与历代帝王庙有着不解之缘,... [详细]

03月06日 15:55
解密:汉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为何没得好报?
解密:汉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为何没得好报?

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都曾经拜将,也都曾经拜相,实际上他们都是非常职业化的军人,只适合当将领,不适合作丞相,作将领他们战则能胜,作丞相他们无所适从。究其原因,这是他们性格使然,他们父子二人的性格就像... [详细]

03月06日 15:12
董卓败坏五铢钱:古代商品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
董卓败坏五铢钱:古代商品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

董卓铸行小钱之后,随着五铢钱流通的衰败,谷物、布帛、黄金(1260.10,1.90,0.15%)、白银(15.54,0.40,2.64%)作为货币流通的能力明显上升。董卓铸造小钱,是... [详细]

03月06日 11:39
解密:李世民一生最善于权术唯独驾驭不了李绩
解密:李世民一生最善于权术唯独驾驭不了李绩

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成就大业的帝王为什么能够统率众多足智多谋的文臣和骁勇善战的武将,难道真的是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帝王将相生来就器宇不凡,总是伴随着各种星宿天宫的变换而应运而生吗?事实并不是这样... [详细]

03月06日 06:27
揭秘被俘虏的明英宗是如何二次登上的至尊皇位?
揭秘被俘虏的明英宗是如何二次登上的至尊皇位?

明英宗朱祁镇出生四个月即立为皇太子,母妃孙氏遂册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即位,以明年(1436年)为正统元年。随着仁宣朝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加之后宦... [详细]

03月05日 07:51
解密:汉武帝刘彻到底是如何进行自我批评的?
解密:汉武帝刘彻到底是如何进行自我批评的?

皇帝都自诩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说出口的话是决计没有改变的道理,即所谓“金口玉言”,这也是其权威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千百年来,皇帝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所说的话就是真理,所做的决定不管对错下面的人... [详细]

03月05日 07:21
古代快递员招聘条件:必须要忍受长期的不洗脸
古代快递员招聘条件:必须要忍受长期的不洗脸

在武侠的世界里,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团体,那便是常常为商人运送货物的镖局,而镖局里的镖师们,往往也都是武艺高强的大侠。小说里常常会有镖师智斗绿林好汉的情节,让人颇感兴趣。不过,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 [详细]

03月05日 07:21
故宫的布局之谜:故宫一点都不“平整”还有点“斜”
故宫的布局之谜:故宫一点都不“平整”还有点“斜”

下面这张图,宫殿君于景山公园的最高点—万春亭拍摄。放眼整个故宫,大家有没有觉得很震撼呢,而且就这么看起来,故宫建造的非常“方正”,而且很平整。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感性认识是不太可靠... [详细]

03月05日 06:22
徐达帮朱元璋打江山 朱元璋为何不杀尽徐达的后人
徐达帮朱元璋打江山 朱元璋为何不杀尽徐达的后人

读《明史徐达传》,有一句话,颇费思量。“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此句字面,当好理解。当年协助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的诸功臣,只有大将军徐达的子孙,承袭魏国公和定国公。其他的功臣... [详细]

03月04日 18:07
揭秘建文帝被朱棣赶下皇位后到底去了哪里?
揭秘建文帝被朱棣赶下皇位后到底去了哪里?

朱棣的部队进入南京后,建文帝下落,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主要有: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燕王“靖难”挥师渡... [详细]

03月04日 18:00
白莲教起义的结果和意义:白莲教起义有什么影响
白莲教起义的结果和意义:白莲教起义有什么影响

五年三月以前,起义军处于发展、壮大阶段。起义军因得到各地人民的支持,所到之处,“有屋舍以栖止,有衣食、火药以接济,有骡马刍草以夺骑更换”,且有各地教徒“为之向导负运”,多次重创清军,嘉庆五年四月四... [详细]

03月04日 17:53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事件始末 谁才是罪魁祸首?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事件始末 谁才是罪魁祸首?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明英宗受到太监王振怂恿,率师亲征“瓦剌”,行至大同班师,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团团围住。十五日,瓦剌首领也先主动遣使到明军方面联系和谈事宜,一面又下令瓦剌军佯... [详细]

03月04日 17:49
川楚白莲教起义经过:白莲教起义是如何发生的
川楚白莲教起义经过:白莲教起义是如何发生的

起义初期乾隆四十年(1775年),河南白莲教支派混元教首领刘松起义失败,弟子刘之协、宋之清等继续于川、楚、陕等地传教。五十八年,刘之协于河南被捕后脱走,清廷通令大索州县,激起民怨。白莲教以&q... [详细]

03月04日 17:48
川楚白莲教起义背景:乾隆晚期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川楚白莲教起义背景:乾隆晚期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乾隆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大批流民陆续聚集于川、楚、陕交界的南山和巴山老林地区谋生,众以数百万计。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土地兼并严重,河南、安徽、江西各地出现饥民,川楚陕三省边境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 [详细]

03月04日 17:42
川楚白莲教起义:清朝中期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义
川楚白莲教起义:清朝中期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义

川楚白莲教起义(1795年-1804年),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清起义的事件。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教徒。始爆发于川楚陕边境地区,后波及川、楚、陕... [详细]

03月04日 17:36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