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语典故

头条 “吃醋”一词的来历是什么?这“醋”还是皇帝亲赐的

“吃醋”一词的来历是什么?这“醋”还是皇帝亲赐的

嫉妒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当这种情绪放到感情生活上时,一旦出现第三者之类的情况时,这种嫉妒的心理会更加明显,而且它还有... [详细]

成语“杯弓蛇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杯弓蛇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杯弓蛇影的成语意思】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载:应彬请杜宣饮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释义: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 [详细]

08月20日 11:22
成语“暗无天日”出自历史上的哪个故事?
成语“暗无天日”出自历史上的哪个故事?

成语“暗无天日”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他的小说《聊斋志异》中,不仅有鬼、怪、妖、狐之类,而且还有善恶相报方面的故事,从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 [详细]

08月20日 11:21
成语“卖剑买牛”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卖剑买牛”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释义: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比喻改业归农或弃恶从善。【卖剑买牛的成语故事】汉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因闹饥荒,不少人买了刀剑做了... [详细]

08月20日 11:21
成语“雪中送炭”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雪中送炭”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为此常言说道:“只有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只这两句言话,道尽世人情态。释义:意思是在下雪天给... [详细]

08月20日 11:20
成语“不能自拔”源自于历史上的哪个故事?
成语“不能自拔”源自于历史上的哪个故事?

成语“不能自拔”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南北朝宋泰始(宋明帝刘彧的年号)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造反。紧接着,青州刺史沈文秀与他呼应,也背叛了朝廷。当时青州州府设在东... [详细]

08月20日 11:19
成语“哀鸿遍野”出自哪里?描述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故事?
成语“哀鸿遍野”出自哪里?描述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故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成语”哀鸿遍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成语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解释意思:原指鸿... [详细]

08月20日 10:56
成语“独当一面”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独当一面”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独当一面的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释义:单独担当一个方面的重要任务。【独当一面的历史故事】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趁项羽率领大军攻打齐王... [详细]

08月20日 10:50
成语“颠倒黑白”出自何人?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颠倒黑白”出自何人?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颠倒黑白的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释义: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历史故事】战... [详细]

08月20日 10:49
成语“信口雌黄”出自何人?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信口雌黄”出自何人?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信口雌黄的成语出处】1、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2、《颜氏家训》: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释义:信:任凭,听任;雌黄... [详细]

08月20日 10:49
成语“声名狼藉”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声名狼藉”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声名狼藉的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释义:狼藉(jí):乱七八糟。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声名狼藉的历史... [详细]

08月20日 10:47
成语“趋炎附势”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趋炎附势”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趋炎附势的成语出处】1、元·脱脱《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2、《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春秋.纲领》:“尝谓左氏是个猾头熟事,趋... [详细]

08月20日 10:46
成语“同舟共济”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同舟共济”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同舟共济的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释义:济:渡河。大家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同舟... [详细]

08月20日 10:45
成语“煮豆燃萁”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煮豆燃萁”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煮豆燃萁的成语出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释义: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煮豆... [详细]

08月20日 10:45
成语“分道扬镳”出自何人?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分道扬镳”出自何人?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分道扬镳的出处】《北史·河间公齐传》:“(元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 [详细]

08月20日 10:44
成语“自相矛盾”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自相矛盾”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自相矛盾的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 [详细]

08月20日 10:42
成语“返老还童”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返老还童”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返老还童的出处】1、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六十·诸家气法》:“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2、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3、五代·刘眴《旧唐书·宦官书》... [详细]

08月20日 10:41
成语“画蛇添足”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画蛇添足”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画蛇添足的出处】1、《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2、唐·韩愈《昌黎集·卷三·感春》诗:“画蛇着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 [详细]

08月19日 15:24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释义: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 [详细]

08月19日 15:23
成语“振臂一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振臂一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振臂一呼的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传》:“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释义: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号召大家(多用在号召)。挥动手臂,一声号召。【振臂一呼的故事】西汉时,汉朝苏武出... [详细]

08月19日 15:21
成语“胸有成竹”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胸有成竹”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胸有成竹的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释义:成:现成。原意... [详细]

08月19日 15:20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