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语典故

头条 “吃醋”一词的来历是什么?这“醋”还是皇帝亲赐的

“吃醋”一词的来历是什么?这“醋”还是皇帝亲赐的

嫉妒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当这种情绪放到感情生活上时,一旦出现第三者之类的情况时,这种嫉妒的心理会更加明显,而且它还有... [详细]

成语“罄竹难书”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罄竹难书”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罄竹难书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释义: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罄竹难书历史典故】... [详细]

08月24日 09:49
成语“乐不思蜀”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乐不思蜀”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乐不思蜀的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释义: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乐不... [详细]

08月24日 09:48
成语“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释义:阻止百姓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 [详细]

08月23日 14:10
成语“英雄无用武之地”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英雄无用武之地”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英雄无用武之地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李都... [详细]

08月23日 14:09
成语“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成语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广韵》又云: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释义:释... [详细]

08月23日 14:06
成语“惩一警百”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惩一警百”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惩一警百成语出处】《庸庵笔记·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释义: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惩一警百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大臣霍光受汉武帝... [详细]

08月23日 14:01
成语“得陇望蜀”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得陇望蜀”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得陇望蜀的出处】1、《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2、唐·李白《古风》诗:“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3、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详细]

08月23日 13:32
成语“志在四方”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志在四方”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志在四方的意思】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释义:四方是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成语,“四方之志”现在... [详细]

08月23日 13:31
成语“楚囚对泣”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楚囚对泣”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楚囚对泣的意思】宋·杨万里《新亭送客》:“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对泣后千年。”释义: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楚囚... [详细]

08月23日 13:30
成语“钻木取火”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钻木取火”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钻木取火的出处】《关尹子·二柱》:“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释义: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钻木取火的故事】传说,在远古蛮荒时期,人们还不知道有火,也不知... [详细]

08月23日 13:28
成语“外强中干”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外强中干”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外强中干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释义: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 [详细]

08月23日 13:27
成语“毕恭毕敬”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毕恭毕敬”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毕恭毕敬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释义:是指十分地认真和尊敬形容态度很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有礼。【毕恭毕敬历史故事】西周末期... [详细]

08月23日 13:26
成语“言不由衷”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言不由衷”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清·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释义:意思是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言不由衷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周天子不再受到诸侯的重视。郑... [详细]

08月23日 13:25
成语“箪食瓢饮”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箪食瓢饮”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释义: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箪食瓢饮的历史故事】孔子一生共收了三千名学生,其中得意门... [详细]

08月23日 13:24
“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待”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待”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成语出处】出处一:《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详细]

08月23日 13:23
成语“行将就木”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行将就木”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行将就木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释义:木:棺材。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行将就木成语故事】重耳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大儿子,... [详细]

08月23日 13:22
成语“开诚布公”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开诚布公”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开诚布公的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释义: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详细]

08月23日 12:53
成语“邻女窥墙”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邻女窥墙”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邻女窥墙的出处】先秦·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释义: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后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详细]

08月23日 12:52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狡兔三窟的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释义: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或藏身的计划... [详细]

08月23日 12:51
成语“止渴望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止渴望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止渴望梅的成语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释义: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 [详细]

08月23日 12:50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