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语典故

头条 “吃醋”一词的来历是什么?这“醋”还是皇帝亲赐的

“吃醋”一词的来历是什么?这“醋”还是皇帝亲赐的

嫉妒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当这种情绪放到感情生活上时,一旦出现第三者之类的情况时,这种嫉妒的心理会更加明显,而且它还有... [详细]

成语“精卫填海”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精卫填海”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精卫填海的成语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释义: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 [详细]

08月16日 14:27
成语“力不从心”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力不从心”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力不从心的成语出处】《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释义: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力不从心的历史故事】东汉时期,北部的匈奴不断... [详细]

08月16日 14:25
成语“曲突徒新”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曲突徒新”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曲突徙薪的意思】《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意思是把烟囱改... [详细]

08月16日 13:34
成语“脚踏实地”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脚踏实地”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脚踏实地的意思】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释义:意思是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脚踏实地的故事】北宋... [详细]

08月16日 13:32
成语“闻鸡起舞”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闻鸡起舞”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闻鸡起舞的出处】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释义: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 [详细]

08月16日 13:31
成语“推心置腹”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推心置腹”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推心置腹的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释义:推出自己的赤心,放置在别人的腹中。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比喻真诚... [详细]

08月16日 13:29
成语“哭竹生笋”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哭竹生笋”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哭竹生笋的出处】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详细]

08月16日 13:28
成语“枕戈待旦”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枕戈待旦”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枕戈待旦的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释义:枕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杀敌报国的心情非常迫切,一刻也不懈怠。【枕戈待旦的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出了一位名叫刘... [详细]

08月16日 13:25
成语“残杯冷炙”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残杯冷炙”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残杯冷炙的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释义:吃剩的酒食。喻指权贵的施舍。【残杯冷炙的故事】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 [详细]

08月16日 13:23
成语“涸辙之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涸辙之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涸辙之鱼的出处】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释义: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涸辙之鱼的故事】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 [详细]

08月16日 13:22
成语“覆巢无完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覆巢无完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覆巢无完卵的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释义:鸟巢翻倒了就没有不打碎的鸟蛋。比喻大祸临门,无一幸免。也比喻整体坏了,个体不能侥幸保全。... [详细]

08月16日 13:11
成语“南橘北枳”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南橘北枳”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南橘北枳的意思】《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释义: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 [详细]

08月16日 13:10
成语“草木皆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草木皆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草木皆兵的意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释义: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草木皆兵的故事】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 [详细]

08月14日 14:57
成语“百闻不如一见”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百闻不如一见”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百闻不如一见的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释义: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百闻不如一见的故... [详细]

08月14日 14:55
成语“罚不当罪”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罚不当罪”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罚不当罪的出处】《荀子·正论》:“天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释义:当:相当。给予的处罚跟所犯的罪不相称。【罚不当罪的故事】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着名... [详细]

08月14日 14:53
成语“上下其手”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上下其手”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上下其手的意思】唐·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何以核之?陛下试取所告状;酌其虚实者;付令推之;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释义: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上下其... [详细]

08月14日 14:51
成语“大义灭亲”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大义灭亲”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大义灭亲的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释义: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灭亲的成语典故】春秋时期,卫庄公有个儿子名叫州... [详细]

08月14日 14:49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释义:意思为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详细]

08月14日 14:47
成语“索米长安”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索米长安”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索米长安的出处】典出《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後用以喻自行向上位者求取薪俸。【索米长安的典故】汉朝时期,有一个名叫东方朔的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且性情诙谐。起初在京城长安做“公车”... [详细]

08月14日 14:45
成语“锲而不舍”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锲而不舍”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锲而不舍的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释义:锲:用刀子刻。舍:放弃。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详细]

08月14日 14:43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