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语典故

头条 “吃醋”一词的来历是什么?这“醋”还是皇帝亲赐的

“吃醋”一词的来历是什么?这“醋”还是皇帝亲赐的

嫉妒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当这种情绪放到感情生活上时,一旦出现第三者之类的情况时,这种嫉妒的心理会更加明显,而且它还有... [详细]

成语“破镜重圆”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破镜重圆”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破镜重圆的出处】宋·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释义:意思是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破镜重圆的典故】南朝末期,隋文帝杨坚灭掉了周围的南陈... [详细]

08月14日 14:42
成语“相知恨晚”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相知恨晚”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释义: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相知恨晚的典故】西汉时,汉景帝母亲窦太... [详细]

08月14日 14:40
成语“一叶障目”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一叶障目”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一叶障目的意思】《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释义: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故事警示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 [详细]

08月14日 14:14
成语“披荆斩棘”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披荆斩棘”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披荆斩棘的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释义:披:拨开。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多刺小灌木。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披荆斩棘的成语故事】... [详细]

08月14日 14:13
成语“结草衔环”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结草衔环”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结草衔环的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多谢大娘子;小人结草衔环;此恩必当重报!”释义: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 [详细]

08月14日 14:10
成语“危如累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危如累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危如累卵的出处】《梁书·侯景传》:“复言仆‘众不足以自强;危如累卵。’然纣有亿兆夷人;卒降十乱;桀之百克;终自无后。”释义:也说危于累卵。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很容易倒下来打碎。比喻情况非常... [详细]

08月14日 14:08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前倨后恭的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释义:以前傲慢,后来恭顺。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前倨后恭的典故】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主要有秦、燕、赵、... [详细]

08月14日 14:06
成语“党同伐异”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党同伐异”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党同伐异的意思】《后汉书·党锢列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释义: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 [详细]

08月14日 14:04
成语“逐鹿中原”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逐鹿中原”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逐鹿中原的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释义:追赶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意指“原野之中”(《诗经》),原意并未指定确切地理方位;后来演变为指豫州(托古著作《... [详细]

08月14日 14:03
成语“群策群力”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群策群力”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群策群力的出处】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释义: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这里用作动词,献计策;力:力量,力气,这里用作动词,出力气。指发挥群体作用,一... [详细]

08月14日 14:01
成语“不名一钱”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不名一钱”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不名一钱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释义: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详细]

08月14日 14:00
成语“悬梁刺股”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悬梁刺股”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悬梁刺股的意思】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释义... [详细]

08月14日 13:59
成语“无出其右”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无出其右”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无出其右的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释义: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无出其右的故事】汉... [详细]

08月14日 13:31
成语“白发悲秋”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白发悲秋”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潘安(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岳,西晋着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郑州中牟人,出生于中牟。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 [详细]

08月14日 13:29
成语“画地成图”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画地成图”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画地成图的意思】《汉书·张安世传》:“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释义: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 [详细]

08月14日 13:28
成语“打草惊蛇”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打草惊蛇”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打草惊蛇的意思】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释义: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比喻... [详细]

08月14日 13:25
成语“出言不逊”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出言不逊”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出言不逊的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释义:是指某人说话态度傲慢粗暴无礼,言语不客气。【出言不逊的故事】东汉末年,袁绍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名叫张... [详细]

08月14日 13:24
成语“坐怀不乱”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坐怀不乱”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坐怀不乱的成语意思】《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释义: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 [详细]

08月14日 13:22
成语“欺世盗名”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欺世盗名”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欺世盗名的成语意思】《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释义:是欺骗世人,窃取名誉。【欺世盗名的成语故事】... [详细]

08月14日 11:39
成语“跳梁小丑”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跳梁小丑”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跳梁小丑的成语意思】《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释义:比喻猖狂作乱而又微不足道的人。【跳梁小丑的成语故事】战国时魏国相国惠施,在... [详细]

08月14日 11:36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